文物安全 | 文物消防,刻不容缓!
来源:呈贡文博 作者: 日期:2025-11-05 点击数:
全国消防月
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将于11月9日启动,主题为“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旨在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意识,规范用火用电行为。
文物消防
文物、古建筑是文明的符号、历史的见证。文物因其特殊的历史原因,在消防方面也有诸多先天不足。加强古建筑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消防安全,是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文物消防,我们如何做?
1.强化“人防”措施
定期对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讲解员、安保人员开展消防培训,模拟火灾疏散、初期火情处置演练,让“懂消防、会应急”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同时,在景区、博物馆显眼位置设置消防警示标识,引导游客不吸烟、不携带火种,从源头减少火灾隐患。
2.严格消防设施管理
对文物建筑应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确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间距。用于参观、游览和经营场所的文物建筑,要切实采取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
3.严格用火管理
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民居建筑等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
4.严格用电管理
文物建筑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文物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5.严格大型活动管理
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进行防火检查,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预先组织演练。要按规定事先将活动情况和消防措施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活动。
文物无言,却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重量;消防有责,守护着不可再生的历史遗产。每一次细致的排查,每一次用心的演练,每一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都是在为文物“续命”,为文明“护航”。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网站管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7004414号-1 版权所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地址:嘉峪关文物景区 办公室联系电话:0937-62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