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著述  

双井堡

来源: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作者:桑凯  日期:2014-05-06  点击数:

  嘉峪关作为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要关隘,它并非是孤城一座。在它的周围近百里范围内有众多的墩台和城堡所组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军事工程体系。嘉峪关西面和东面的城堡多筑在长城的边侧和险要之处,各堡都有它特定的位置和所承担的特殊任务。 
  出嘉峪关往西走20公里的古驿道上,有一座很大的土筑城堡,叫做“双井堡”又叫“木兰城”,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又占据交通要道,在古代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时这是一座设备完整,能战能守的城堡。 
  双井堡建筑于明代,规模宏大,土城周围约1000米,门向南开。为了保证防御安全,明代嘉靖年间在此堡设把总1员,驻马、步兵223名。清代设守兵38名,配备铁盔甲38顶付,大将军炮1尊,马炮1尊,三眼枪3杆,鸟枪15杆。 
  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林则徐遣戍伊犁,于阴历九月初四日路过双井堡,并在此午餐(《高台县志》节选林则徐《荷戈纪程》)。 
  据记载“双井堡”管辖山壕一道,长八十五里,西自照壁山下古城交界,东至镇夷亦流山交界处,所属隘口二处,新红口和旧红口,分别离堡三十五里和二十里。管辖墩台十一座。现遗迹,堡周长708.3米,现存墙长586米,堡为长方形,墙残高4.2米,底宽2.8米,上宽1.6米。城堡开二门,一门向东,一门向西,东门已成缺口,西门楼台基遗迹清楚可见。门洞深10.5米,宽4米。门顶上有楼台,面积231平方米。从遗存的残瓦片可以看出当初楼台上建有城楼。楼台内侧有一斜坡马道,长9.5米,宽2.6米。现在  还可沿道登上墙头,东墙外10米处有一庙宇遗址只存庙台。 
  双井堡因设在黑山南坡下的戈壁滩上,远离水源,守堡士卒在堡内挖井,以供人畜饮用。相传,在战争频繁的岁月里,为了固守西关的前沿阵地,士卒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堡内挖井数十眼,并且每两眼相并在一处,一眼有水,一眼干枯,称此“真井”和“假井”,如果来犯者重兵接近城堡时,立即掩埋“真井”只留“假井”,使来犯者因找不到水源而无法在此堡久战,不战而退。 
  如今,双井堡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失去了它往日的辉煌,默默无声挺立在大漠戈壁之中。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网站管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7004414号-1     版权所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地址:嘉峪关文物景区    办公室联系电话:0937-6215162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