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砖 与 关 城
来源: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作者:曹利军 日期:2014-05-06 点击数:
砖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用水和泥以模具成型并晾干,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据考证,砖作为建筑材料至少已有5000年的历史,最早的砖发现于古希腊。我国的砖出现于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在战国时期的建筑遗址中,已发现条砖、方砖等多种样式的砖,砖真正大量使用开始于秦代。
据传,修建嘉峪关用了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无论是传说还是杜撰,但建成嘉峪关使用了大量的青砖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么多的砖从何而来?关城下嘉峪关村的土为沙质土壤,不适合烧制砖。如果从肃州城附近运来,由于当时运输工具落后,肃州城距嘉峪关七十里,一天最多一个来回,费时又费力,不可取。如果在距关城最近的地方找合适的土壤就地烧制砖块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在位于关城北十五里的石关峡口外、古河道南岸有三座遗留的砖窑遗址并排而建,由于洪水常年冲刷,窑体已露在了外面,形成三个黑洞。经过考证,这三座砖窑为古砖窑,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一是它的建筑方式与古砖窑的建法相同,即在厚厚的土层中挖掘而成。从破洞看,这三座砖窑均为中间大,口小,口外以窑口为中心,有黄土夯筑的矮墙呈正方形围绕在四周,从墙体的土质看,由于长时间高温烧烤,已经变得很坚硬,并且发黑。
二是据记载,我国传统的青砖制作工艺有两种,第一种是在烧成高温阶段后期将全窑封闭从而使窑内供氧不足,砖坯内的铁离子从呈红色的三价铁还原成青色的低价铁而成青砖。第二种是当烧到成熟时从上往下用水冷却,靠水蒸气形成青砖。我国民间到了清末民国时期才有烧红砖的历史,红砖是自然冷却,适应大批生产,很快就取缔了制作工艺复杂、产量小、能耗高、成本高的青砖。这三座砖窑窑壁是青黑色,显然经历了青砖的烧制过程。
三是经考察发现,这三座砖窑遗留的青砖与关城的青砖从形状、厚度、成色等均相同,而且这一带的泥土粘性很大,正是做砖的上等材料,再加上砖窑修建在古河道旁,有水有土,为烧制青砖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修建嘉峪关所用的青砖,如果在此烧制,运往关城就省了不少的路程和时间,是最佳的选择。而且据当地老人说,在平田整地之前,据此东北偏西数百米的古河道旁还有另外的三处砖窑,选址和修建均与这三座砖窑相同,窑内遗留的同样是青砖。经调查,石关峡口附件的黄草营村一带古建筑很少,而且都是以泥土夯筑为主,只有个别建筑门的四周用了少量的砖,如果用这数座砖窑来烧制这一带古建筑所用的砖块,每个砖窑烧制一次大概就可以够用,所以这些砖窑不可能是为修建周边建筑所用。从这三座砖窑的窑壁可以明显看出,每座砖窑都使用过很多次,烧制出过大量的青砖。由此推测,这一带的砖窑很可能就是为了烧制当时建关所用青砖的砖窑,至于这三座砖窑的修建年代和历史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网站管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7004414号-1 版权所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地址:嘉峪关文物景区 办公室联系电话:0937-62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