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李陵碑”
来源: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作者:燕群 日期:2014-08-28 点击数:
在嘉峪关市东北约35公里、距酒泉肃州区西北约30公里的嘉峪关新城镇草湖湿地公园东侧芦苇滩上,有一座夯土墩台遗址。遗址东西长13.5米,南北宽14米,残高2.5米,主体为土坯砖砌体外包黄土夯筑而成。据《肃州新志校注》军政篇·烽堠条记载,该遗址名为“泛沙泉墩”(俗称斜墩),现为嘉峪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李陵碑”。
对于“李陵碑”的存在及其所在位置,人们历来广有争论;对嘉峪关的这处遗址到底是不是“李陵碑”也颇有争议。普遍认为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山西怀仁;一说是在甘肃嘉峪关。这两种说法均缺乏依据。“李陵碑”的传说,给我们留下了一道难解的谜题。
一、关于“李陵碑”的民间传说
关于李陵,在《史记·李将军列传》、《汉书·匈奴传》、《汉书·李陵传》中都有记载,就不再铺陈。但史书中没有关于“李陵碑”的记载,“李陵碑”仅现于民间传说中。
(一)怀仁的“李陵碑”
民间流传较广的“李陵碑”,指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县境内的“李陵碑”。怀仁县吴家窑镇两狼山旧有苏武庙和传说的“李陵碑”。明代纪振伦所著的《新编全像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后人简称《杨家将演义》或《杨家府演义》)与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传》均记述了相同的情节,杨业兵败两狼山,不甘被生擒受辱,撞李陵碑而死。
(二)嘉峪关的“李陵碑”
关于嘉峪关的“李陵碑”,有一种更加接近历史记载的说法。相传,汉武帝时骑都尉李陵率军由肃州北出居延海抗击匈奴,大获全胜,班师凯旋后见花城湖一带水草茂密,四面沙丘回护,是个屯兵的好地方,便下令在此驻扎。一日,李陵举目南望,远处祁连雪山皑皑生辉,近处烽燧岿然耸立,想到征战匈奴的赫赫功绩,不禁豪情顿生,萌发了勒石记功的念头。于是,命令全军将士日以继夜轮班运土填湖,夯筑了一座黄土墩台,李陵亲笔书写了“誉满边关”四个大字,署名“骑都尉李少卿题”,然后刻字勒石,立于墩台之上。匈奴早就探知消息,趁机起兵反攻,李陵急忙督军迎击。由于士卒长时间填湖筑台,劳累过度,士气低落,而匈奴兵强马壮,攻势凌厉,汉军很快就溃散兵败。李陵力竭而被单于生擒,只得降服。
二、历史赋予了“李陵碑”存在的价值
“李陵碑”多是作为一个文化概念而存在的。怀仁的“李陵碑”应是讹传。《辽史·耶律斜轸传》中有一条记录:“继业为流矢所中,被擒。……既擒,三日死。”怀仁的“李陵碑”,其真正的主人是杨业而非李陵,让杨业拥有了李陵碑前的慷慨一碰,成就了英雄的气节。让李陵与杨业,两个经历相似却又相距千年的悲剧英雄,在这里有了一个戏剧性的重逢——这属于“从来也不会发生,永远也不会忘记”一类经典的文学、戏剧内容。而嘉峪关的“李陵碑”可能真实存在过。
“李陵碑”在《肃州新志校注》中并无记载。民间所说的“李陵碑”,指的是泛沙泉墩。《肃州新志校注》军政篇·烽堠条载:“泛沙泉墩,离城西北六十里。先本无墩,因有沙窝常藏贼虏,添筑此墩,瞭望甚便,虏遂不能藏。”泛沙泉墩,墩台本体于1989年春被一场大风吹倒。长期的风雨侵蚀使墩台仅存底部台基,外包黄土夯筑层剥落致使内部土坯砖砌体部分裸露,保存状况十分严峻。2012年嘉峪关市文物局在此建立了保护标志碑、界桩和保护围栏,但未进行过本体保护加固维修。作为长城独立墩台遗址,特别是作为传说中“李陵碑”的遗址,2013年,嘉峪关市文物局曾计划对其进行修缮。
嘉峪关的“李陵碑”,现已找不到碑碣,虽然民间传说曾有碑身,但无凭据。然而,审视诸多关于“李陵碑”的传说或记述,“李陵碑”在嘉峪关的存在较为可靠。按照《汉书·李陵传》的记载,李陵任骑都尉,在酒泉、张掖操演兵士,以防备匈奴。嘉峪关新城草湖所处的位置,在汉代属酒泉郡,是李陵于公元前99年出兵匈奴兵败被俘前的屯留戍守范围,而且确有其“址”(泛沙泉墩)。民间传说也较符合史实。值得注意的是,在《汉书·李陵传》关于双方会战的记述中,“汉军追击,杀数千人”、“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引兵东南”、 “抵大泽葭苇中”这几处记述与民间传说中的“班师凯旋途中到达花城湖一带”的说法,情形极为相似。新城草湖(面积1379公顷)位于酒泉花城湖(面积559公顷)西南,相距不远,在20世纪七十年代还是规模很大的湿地,其间芦苇密布,周围沙丘环绕。此外,李陵是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人,对其事迹较为了解的也当属其生平履历之地特别是在甘肃酒泉一带。一般为人树碑立传当为歌功颂德,而对李陵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颇具争议,如果真的存在过“李陵碑”,也应出现在李陵的生前主要活动地。
明代周静轩有诗叹云:力尽锋销马疲颓,谌悲良士不生回;陵碑千古斜阳里,一度人看一度悲。嘉峪关新城草湖曾经存在“李陵碑”是有可能的,况且既然怀仁能有个苏武庙,那酒泉—嘉峪关一带又何尝不应有个李陵碑呢?司马迁说李陵“虽古名将不过也”——称得上是一代名将,而匈奴单于得到李陵后,因李家世代为将的声望,以及与之交战时李陵英勇的表现,对他非常佩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加以重用,封为右校王——更是把李陵当英雄看待。可见,历史上英雄人物是不受民族、地域所限制的,会受到普遍尊敬的。李陵在世代传承的民间舆情中,有非常高的地位。这也许就是嘉峪关应有李陵碑的原因所在吧!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网站管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7004414号-1 版权所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地址:嘉峪关文物景区 办公室联系电话:0937-62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