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邮政
来源: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作者:孙花 日期:2008-03-11 点击数:
中国是世界驿传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邮政史上,不论在规模上,还是组织形式上,数中国最为庞大和紧密。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早在商代就有通递军情的传递活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诸侯国办起了官邮或私邮进行通信,主要是传递公文,使京城与地方、边塞保持联系,传旨报信。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秦始皇自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之,车同轨”的统一政策,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并统一了驿令,促进了邮驿的发展。
驿传从汉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汉代邮政在中国邮政史上占有继往开来的关键地位,发展规模极为宏大,“汉驿之所通,禹迹之所”。两汉时,随着张骞通西域,打开了通往中亚细亚、欧洲的交通,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均发生了邮驿的需要,以亭鄣、峰燧为形式的邮驿通信,由东向西大为进展,“望烽走驿”、“万里想望”是重要特点。《后汉书》载:“列邮置于要塞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监西海以望大秦,拒玉门、阳关四万余里,靡不周尽焉。”达到这种规模都是与政治、军事相联系的。“唐以前仅置陆驿、唐以后增置水驿。至元代,随着海外贸易和造船业的发达,驿道能沟通欧亚两洲。”“传递分为三等:步递、马递、急脚递。”唐朝,已有“陆驿”、“急驿”、“水陆连驿”之分工。宋代设“急递铺”军邮,全国约两万处、宋朝虽允许达官贵人交邮传递家书,但老百姓是不能享受这种待遇的。元代设“战赤”全国有驿站房室万余处,驿马三十余万匹。明代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外海上交通邮路。到了明永乐年1月(公元1403-1424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适应民意通信特别是商人通信的需要,于是民间开办的民信局应运而生。清朝是民信局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有大小信局数千家,彼此相互联营,形成了一个民间通信网。而正是这样的“走驿不绝”传递信息,加强了全国各地及至与世界的相互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为全国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网站管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7004414号-1 版权所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地址:嘉峪关文物景区 办公室联系电话:0937-621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