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著述  

河西四郡的形成与设置

来源: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作者:尚玉婷  日期:2015-01-28  点击数:

  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公元前115年西汉为保障边防安全和丝路畅通,在河西走廊设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和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
  西汉建立初期,匈奴控制着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东西段和新疆广大地区,正是匈奴奴隶主政权在其控制的疆域最强盛时期。匈奴政权是一个庞大的军政联合体,又是一个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游牧部族,以掠夺为业的原始社会风气还很浓烈。所以,匈奴虽然已有辽阔的疆土、丰美的草原,但却不致力于发展农牧业生产,而是把富饶的西汉边境农业地区作为掠夺对象。从秦末到汉武帝即位的70年间,经常入掠边郡,劫掠人口、牲畜,杀害边吏,夺取战马,对西汉北部和西部边境民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苦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西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当时西汉的商品和外国的商品进行交换已经成为共同的需求,并且西域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也已经非常发达,物产非常丰富,农业、手工业、制造业等都已经非常的发达,西汉为了能够抵抗匈奴的入侵,修复与西域国家的联系进行经济贸易交流,当务之急就是打通控制被匈奴所破坏的丝绸之路。
  但是,当时的西汉政权刚刚建立,军事力量较弱小,只能暂向匈奴让步,只有暂时采取与匈奴划界而治,实行“和亲政策”和防御策略。但“和亲政策”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不但没有取得和平,反而不断侵略西北边境。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西汉政权经过70多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建立起了一支足以能和匈奴骑兵相抗衡的作战部队。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停止和亲政策,将全国的力量动员起来,向匈奴国家开展正面进攻。公元前127年打败匈奴主力,公元前102年大宛降服,完成断匈奴右臂的任务,共历30余年。在西汉与匈奴作战过程中,关键是漠北之战,打败了右贤王的主力,解除了匈奴对西汉京都的威胁,收复了秦时的河南地。公元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大军从长安出发,沿渭水西进,经陇西,渡黄河,至皋兰,战败匈奴骑兵主力,后沿黄河、湟水西进,讨伐匈奴部落速卜,出扁都口,直捣焉支山,至浑邪王驻地张掖,军队直达酒泉、敦煌,转战千里,疏通了河西走廊通道。
河西走廊的第一个大站是武威,它位于河西走廊东口,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的要冲。河西走廊西端是酒泉,是汉朝到西域国家的重要地方,在当时也是西域国家进贡汉朝、汉朝统治者出征、戎羌民族来往交流的必经之地,同时也是河西走廊的重要屏障与咽喉。为了保障边防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武威、酒泉二郡。
  公元前112年9月,羌族率十万人与匈奴联合,背叛西汉,阻断了河西走廊的交通。同年10月份,汉武帝亲率十万军队巡视西北边防。并于次年10月进攻羌族取得胜利,迫使羌族人退到湟水以西进行畜牧,使河西走廊得以完全畅通。为了进一步巩固对河西走廊的边防安全,西汉政府从酒泉郡分出部分地域设敦煌郡,从武威郡分出部分地域设张掖郡。至此,“河西四郡”全部设齐,成为西汉政府与西域政治、军事、文化、贸易等交流往来的有利保障。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网站管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7004414号-1     版权所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地址:嘉峪关文物景区    办公室联系电话:0937-6215162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