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著述  

“货泉 ”和“五铢钱 ”浅考

来源: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作者:牛海鹏  日期:2013-07-21  点击数:

  2011年11月,市文物局组织人员抢救性发掘了位于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的一座古墓葬,共清理出土灰陶器皿8件,砖俑6尊,石砚1副,铜器14件。根据出土铜器中1枚保存较好的“货泉 ”铜钱和2枚锈蚀较重的“五铢钱 ”,可以大致推断出墓主人生活的年代。
  据历史记载,秦朝灭亡后,西汉初期仍使用秦制半两钱,由于允许民间私铸,钱制较乱,以致出现重仅一克的“荚 ”钱。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也就是一些投机商将秦制的半两,用剪刀剪下一圈,七到八个半两,就可剪下一个半两的青铜,用剪下的铜再铸半两,这样以来,导致货币失衡,给当时的经济造成一度的混乱,以至于后世出现剪边半两很多。吕后发现问题后,积极主张币制改革,并且亲自参与了钱币的设计,为了防止剪边,在方孔圆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围边,定五铢为计重单位,“汉五铢 ”从此诞生。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西汉时期的五铢钱,枚重五铢,形制规整,重量标准,铸造精良。
  王莽篡汉以后,改国号为“新 ”,王莽颁布一系列改变币制的法令,禁五铢,行新钱,先后四次发行货币三十余种,“货泉 ”是王莽货币中发行量最大、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发行货布、货泉两种铜钱。货泉直径宽2.3厘米,重5铢,货布重25铢,但一个货布却可兑换25个货泉。王莽政治的黑暗,币制的混乱,私钱的充斥,加速了人民的破产。当时“富者不得自保,贫者无以自立 ”。米价高至每石一万钱,甚至黄金一斤只能易豆五升。王莽从主观出发,随心所欲地改革币制,滥发大钱,结果“每一易钱,民用破业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公元23年,王莽政权终于被刘秀推翻,新朝灭亡。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理应废止货泉。然而,刘秀非但不反对王莽兴铸的“货泉 ”,反而在即位之后继续使用王莽的货泉达16年之久。道理何在呢?刘秀虽然是开国明君,英明神武,却十分迷信。有人谓:真人既出,可复汉灭莽。他即位后认真品味了“货泉 ”二字,泉拆读为白水,货的繁体字近似真人,合起来就是“白水真人 ”。而刘秀恰好出生于南阳郡舂陵白水乡,起兵又灭王莽于南阳白水。刘秀就以此为“受命于天 ”之依据,认定是一种大好特好的征兆,便认定此事与自己相关,迟迟不肯废去。当时的百姓们早已吃尽了王莽时期钱制混乱的苦头,人心思汉。有民谣咏道:“黄牛白腹,五铢当复 ”。直到光武帝建光十六年(公元40年),刘秀才听从建议复铸五铢钱,是为“建武五铢 ”。
  光武帝刘秀重新推行为王莽改制所一度中断的五铢钱制,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期,隋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标准的五铢钱,同时严禁私铸及其他旧币使用。至开皇五年“隋五铢 ”便成为国内统一的法定货币。唐朝开国以后,通行720年的五铢钱从此退出了钱币历史的舞台,改铸开元通宝。钱币从此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
  根据古墓葬中发掘出的“五铢钱 ”还不能简单判断墓主人生活的年代,但“货泉 ”的出现和以上历史资料,可推断墓主人应该生活在东汉初年,所以可大致断定,嘉峪关市文殊镇团结村九组发掘的古墓葬为东汉古墓。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网站管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17004414号-1     版权所有:嘉峪关长城博物馆

地址:嘉峪关文物景区    办公室联系电话:0937-6215162

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109号